我们要常随佛学,要修学佛法,哪怕是学一点点,人间净土便会在我们的心中一点一点地展现,不但自己体验,还能够把净土的经验分享给他人。
我曾经出版过一本小书,名字就叫做《人间净土》。净土可以有两种解释,一种是属于信仰的,是佛教理想的世界;另外一种是我们所希望的,安定而清净的环境。
信仰中佛教所讲的净土,是指佛的世界,以佛之愿力所完成的世界,那是为了成就及成熟菩萨修行之所在。从大乘佛教的经典及论典所介绍的,可以知道除了我们的世界之外,尚有无量的十方世界;在无量的十方世界中,更有无量、无数的佛,在他们的世界广度众生,我们称之为诸佛的净土。其中最有名的,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阿弥陀佛的安乐国土。
然而,佛的世界是如何完成的?佛的世界是否是永恒的呢?佛法告诉我们,一切的环境,一切的世界都是由心所成。凡夫是以业力来完成一生又一生的环境,因为人的心是烦恼的、波动的。当心念动了之后,就会去做各种的善事及恶事,因而得到果报。一边受报,一边又在造业,不断在生死之中受苦受难。虽然有时会有些短暂的快乐,但终究还是苦多于乐,短暂的快乐是长期痛苦的报酬,短暂的快乐之后又面临长期的苦报。
佛与菩萨,则是以愿力来完成一个又一个清净的佛国世界。因为菩萨的心是慈悲的、智慧的,他们会在诸佛的世界里,多种善根,广结善缘,运用环境来增长他们慈悲与智慧,使得众生能在他们的世界里完成成佛的功德。
诸佛的净土有两类:一类是诸佛在因地发愿时,愿在他们成佛时所出现的净土,众生多希望能生到他们的净土,那里的人听闻佛法,不断修行,只造善业,不造恶业,直到成佛为止,就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。另一类则是发愿到有善有恶、有苦有乐的娑婆世界去救度众生,使众生为善去恶、离苦得乐,他们宁愿选择这样的环境,作为他们的佛国净土,就像释迦牟尼佛将我们所处之世界为他成就众生的国土。
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,是在有生有灭、有苦有乐、有善有恶的娑婆世界。佛陀的色身同样也有生死,以父母所生人的身体来到这里,但是,他看到的世界却是净土,反观众生的心因为不清净,所以在烦恼之中,烦恼是从心的观念产生;有烦恼,所以有苦。因此,人的心能够改变自己的体验,如果心是安静的、和平的、慈悲的,即使世界没有改变,你对环境的体验就会不同凡响。如果能够如此,这个世界对你来说,跟对其他的人必定是不相同的。
事实上,如果你的心已得自由,已得解脱,这两个世界是相同的,是无分彼此的。不过,一定要发愿,不能随波逐流,人家叫你去哪里就到哪里,甚至以为随便去变狗、变牛、做强盗、做土匪都好,这就不对了。心,必须要有个方向,要发悲愿,只要你不为自己增加困扰、罪恶,但为众生脱离苦海,你在那里,那里就是净土了。
人间净土究竟在哪里呢?事实上就在人与人之间。只要有人发大悲愿来体验智慧及慈悲的佛法,甚至仅在一念之间,没有嫉妒、怨恨、贪欲、猜疑、忧虑等种种烦恼,那么,人间净土就在这一念间出现在你面前;如果每一个念头都能如此,自然一生之中都是在人间净土中了。
释迦牟尼佛是智慧圆满、慈悲圆满的人,从他成道之后到涅槃为止,对他来说,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娑婆世界,而是佛国净土。因此,我们要常随佛学,要修学佛法,哪怕是学一点点,人间净土便会在我们的心中一点一点地展现,不但自己体验,还能够把净土的经验分享给他人。
最后,祝福大家,希望人间净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念念展开,也希望每一位都能经常生活在净土里!(信息来源:摘自《在纽约东初禅寺的讲话》)
编辑:明蓝
版权所有:普门品原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