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品原文网

古诗妙句之妙:似逐春风知柳态,如随啼鸟识花情

发布时间:2022-11-01 09:11:06作者:普门品原文网
古诗妙句之妙:似逐春风知柳态,如随啼鸟识花情 古诗妙句之妙

王美春

雪中何以赠君别 惟有青青松树枝

--〔唐〕岑参《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》

唐代诗人岑参的七言歌行《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》,描绘了北国的严寒与奇瑰的雪景,抒发了诗人深切真挚的别情,是一首耐人咀嚼之作。尤其是结句“雪中何以赠君别?惟有青青松树枝”,余韵悠长。它用一个设问句,自问自答:“雪中用什么赠别呢?只有那青青松树枝。”

中国汉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。据《三辅黄图》记载,汉人送客至灞桥(在古长安,今陕西省西安市东),往往折柳赠别,即折柳用以牵系行人(“柳”与“留”谐音),表示送行者依依不舍的别情。唐代人也往往折柳赠别,相传为李白所作的《忆秦娥》便有“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”的词句。但岑参在冰雪覆盖、万里云凝的塞外送客,无柳可折,代之以“青青松树枝”,一则松树具有傲霜凌雪的品质,“岁寒无改色,年长有倒枝。露自金盘洒,风从玉树吹。寄言谢霜雪,贞心志不移”(〔隋〕李德林《咏松树》);二则青松象征着友谊常青。如此结尾,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。

附诗作原文:天山有雪常不开,千峰万岭雪崔嵬。北风夜卷赤亭口,一夜天山雪更厚。能兼汉月照银山,复逐胡风过铁关。交河城边飞鸟绝,轮台路上马蹄滑。晻霭寒氛万里凝,阑干阴崖千丈冰。将军狐裘卧不暖,都护宝刀冻欲断。正是天山雪下时,送君走马归京师。雪中何以赠君别?惟有青青松树枝。

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

--〔唐〕柳中庸《听筝》

唐代诗人柳中庸的《听筝》从听筝者的角度着墨,重在描写其听筝之感受。“似逐春风知柳态,如随啼鸟识花情”两句写得尤为出色。

这两句写筝声似柳条拂着春风,依依惜别,如杜鹃对着落花,啁啁啼血。表现的是筝乐所产生的艺术效果,换言之,也就是诗人听筝的感受。此处借助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,一个着眼于以形(柳条拂春风之形态)喻筝声,另一个则融以形(落花之形态)喻筝声与以声(杜鹃之啼声)喻筝声于一体,将无形的筝声--“悲怨声”化为有形的可视之物,的确是妙句。

附诗作原文:抽弦促柱听秦筝,无限秦人悲怨声。似逐春风知柳态,如随啼鸟识花情。谁家独夜愁灯影?何处空楼思月明?更入几重离别恨,江南歧路洛阳城。

好是满江涵返照 水仙齐着淡红衫

--〔宋〕李觏《忆钱塘江》

这是宋代诗人李觏《忆钱塘江》诗中的后两句,其大意是:此时此刻,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,满江一片红光,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,在夕阳的辉映下,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。这里,诗人先以“好是”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,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,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,以“水仙齐着淡红衫”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奇景。这两句亦实亦虚,虚实相间,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--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。人在醉时多奇思异想嘛!

附诗作原文:昔年乘醉举归帆,隐隐前山日半衔。好是满江涵返照,水仙齐着淡红衫。

车转轻雷秋纺雪 弓弯半月夜弹云

--〔宋〕艾可叔《木棉》

这两句,描绘当时江南一带平民纺纱、弹花的劳动生活,真切生动,颇有韵致。

以“轻雷”比喻纺车纺纱时发出的声响,以“雪”比喻所纺棉花的洁白,贴切生动。其间,状声与绘色,分别着一“转”与“纺”字,极具动态美。

写弹花的情景,以“半月”比喻“弓弯”,描绘弹弓的形状,形象逼真,信手拈来,“天然去雕饰”,继之以“夜弹云”,则更觉想象奇特,造语新妙,整个弹花的画面也就动了,活了。

附诗作原文:收来老茧倍三春,匹似真棉白一分。车转轻雷秋纺雪,弓弯半月夜弹云。衣裘卒岁吟翁暖,机杼终年织妇勤。

闻得上方存节俭,区区欲献野人芹。

绝岸愁倾覆 轻舟故溯洄

--〔清〕施闰章《钱塘观潮》

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《观潮》这样描写弄潮儿:“吴儿善泅者数百,皆披发文身,手持十幅大彩旗,争先鼓勇,溯迎而上,出没于鲸波万仞中,腾身百变,而旗尾略不沾湿,以此夸能。”这段文字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文身、手持彩旗、涛头弄潮的情景,令人叫绝。

“绝岸愁倾覆,轻舟故溯洄。”清代诗人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,用语更少,别具一格。它写弄潮儿,却不明言,而以“轻舟”借代。驾驭“轻舟”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,故写“轻舟”,也即写弄潮儿。江潮汹涌澎湃,“绝岸愁倾覆”,可“轻舟”偏要投入激流之中,“故溯洄”.这里,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,而以“愁”与“故”相对照,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,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、不畏艰险的气魄。

附诗作原文:海色雨中开,涛飞江上台。声驱千骑疾,气卷万山来。绝岸愁倾覆,轻舟故溯洄。鸱夷有遗恨,终古使人哀。

原载: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门品全文

  • 普门品注音

  • 普门品注释

版权所有:普门品原文网